簡介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國際標準之一,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ISO/TC176(國際標準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該標準可幫助組織實施并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是質量管理體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我國在90年代將ISO9000系列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隨后,各行業也將ISO9000系列標準轉化為行業標準。
標準特點
隨著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和標準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服務業在世界經濟的比重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也進行過多次的全面修訂。由于該標準吸收國際上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采用PDCA循環的質量哲學思想,對于產品和服務的供需雙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所以,標準一經問世,立即得到世界各國普遍歡迎,形成了世界范圍內的貫標和認證“熱”。全球已有幾十萬家工廠企業、政府機構、服務組織及其它各類組織導入ISO9000并獲得第三方認證。
認證的好處
公司通過取得ISO9001認證能帶來如下的益處:
強調以顧客為中心的理念,明確公司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和理解顧客的要求,確定顧客要求,通過體系中各個過程的運作滿足顧客要求甚至超越顧客要求,并通過顧客滿意的測量來獲取顧客滿意程序的感受,以不斷提高公司在顧客心中的地位,增強顧客的信心;
明確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層直接參與質量管理體系活動,從公司層面制定質量方針和各層次質量目標,最高管理層通過及時獲取質量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判斷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績效,直接參與定期的管理評審掌握整個質量體系的整體狀況,并及時對于體系不足之處采取措施,從公司層面保證資源的充分性;
明確各職能和層次人員的職責權限以及相互關系,并從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等方面明確各類人員的能力要求,以確保他們是勝任的,通過全員參與到整個質量體系的建立、運行和維持活動中,以保證公司各環節的順利運作;
明確控制可能產生不合格產品的各個環節,對于產生的不合格產品進行隔離、處置,并通過制度化的數據分析,尋找產生不合格產品的根本原因,通過糾正或預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發生或再次發生,從而不斷降低公司發生的不良質量成本,并通過其他持續改進的活動來不斷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從而實現公司成本的不斷降低和利潤的不斷增長;
通過單一的第三方注冊審核代替累贅的第二方工廠審查,第三方專業的審核可以更深層次地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通過定期的監督審核來督促公司的人員按照公司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規范來開展工作;
獲得質量體系認證是取得客戶配套資格和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也是企業開展供應鏈管理很重要的依據。
適用范圍
ISO 9001標準為企業申請認證的依據標準,在標準的適用范圍中明確本標準是適用于各行各業,且不限制企業的規模大小。國際上通過認證的企業涉及到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
申請認證條件
組織申請認證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 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或經獨立的法人授權的組織;
(2) 按照ISO9001標準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
(3) 已經按照文件化的體系運行三個月以上,并在進行認證審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進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評審和內部質量體系審核。